“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,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”——庄子
李卫当官这部剧我一共看过两次。第一次是它首播的时候,大概7.8年前 昨天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剧,因为某卫视在重播,特殊 到网上翻出来看。
第一次看的时候,约莫 是因为年事 尚浅,只是喜欢它的热烈 非凡,徐峥生动泼皮的演出 ,简直 入木三分。另有 陈好,彼时真是绮年绝丽,美貌正其时 ,一双眼睛顾盼神情,以至于许多 年之后,我仍然记得她明眸湛湛,颔首轻笑的样子。无论容貌演技,较之续集的孙菲菲,胜出许多。
昨天,第二次看这部剧,真正领会其间的精妙之处,所以才会迫不及待地注册了豆瓣,跑上来留言。
先来讲讲此剧的演员。其实除了两个主角。我最想评评照旧 康熙爷焦晃。许多 年前的雍正王朝,我已经没什么印象了。所以昨天观赏 到焦爷的演出 ,只感到太惊艳了。戏骨戏骨,这个词真好。有的人的演出 简直 深刻骨髓,低调不张扬,毫无演出 的陈迹 ,但是看的人却一直悬着心,就像坐在台下听折子戏,待到一个亮相一句唱腔,情不自禁地想大呼 一声“好!”。有一幕,康熙从走进亭子,慢慢地在横栏上坐下。其时 的康熙年岁已大,勾肩垂背,皱纹横生,但是一举一动,一言一语,深沉稳着,简直 一派帝王风采,好像 天下入怀,百姓 在握。那些戏服,极是粗糙不经看,但是有什么关系呢,老爷子闲闲地翘起腿,抖抖衣褂,你就会相信,这就是千古名君!
接着是九子夺嫡里的四爷十三爷,八爷九爷十爷未进场 的十四爷,太子党。认真 每小我私家 都是精彩。此处不必赘述。
接着是想讲讲李母。第一次看的时候,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讨厌,到处 拖后腿。现在看来,却非常冲动 !她泼辣无知却也重情重义,回护儿子。有一集,母子两相拥痛哭,动人 肺腑。李小燕的演出 简直 收放自如,拿捏得很有分寸。厥后 在思考,为什么编剧会部署这样的角色,或许她的呈现 并不仅仅是为了嬉笑怒骂,博观众一乐。李卫是孝子,这不仅仅是因为有冒险救母的桥段,更是因为他一直包涵 母亲的错处,乌鸦反哺,他说:“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亲娘。”看似错句,其实因为,他将母亲当做自己的孩子,姑息谦让,其间的悲悯之心让人动容!
最后讲讲徐峥。徐峥的作品几乎全看过,李卫当是他荧屏形象的岑岭 。把这样一个聪慧却无知,狡诈却天真,身世 低下却英勇无畏,大义凛凛却插科打诨的形象诠释的近乎完善。
下面是这部戏的编剧。从小到大看过的电视剧实在太多,其中古装编剧让我觉得惊艳的,一部是戏说乾隆,一部即是李卫当官。
戏说剧其实最重视编剧的实力,这部剧无论从台词照旧 剧情堪称上品。剧中不管巨细 角色,正反人物都市 有很经典的台词,让人沉思 。特殊 是此间对政界 的剖析,简直 很通透。其次,什么人说什么话,用词高雅内涵又生动俏皮,简直 很有意思。好比 ,有一集,李卫说“咱们就逃之夭夭,”接着淘气 地接到“其叶蓁蓁。”“逃之夭夭”的典故出自诗经桃夭一篇,李卫常看戏,所以能读出下面一句。这加的一句,随然短小,可见编剧的功力。相似的惊喜随处可见,典故诗词信手拈来,京腔京味的台词,工夫抵家 。
其次是剧情,现在的电视剧,剧情多数 牵强,平白无故弄出点矛盾,而这部剧最大的特点就是“通情达理 ”四个字。大巨细 小的官员,从衙役,知县,知府,镍台,巡抚,总督,王公贝勒,各个党派,为了自己的好处 所作出的反映 都通情达理 。
而李卫这个角色,在政界 中可称异类。政界 的规则 一点都不遵照 ,而且 也四处碰壁。但是我照旧 很偏爱这个角色!!!小的时候以为任南坡这样的名士或是雍正这样的君王,心机深沉,喜怒不辨,才称得上胜利。现在却越来越喜欢李卫这样的人,就如同曹公所言:“是大好汉能本色”他如赤子,心怀昭昭如明月,言行扬扬如江海。好像 所有都不值得畏惧。我们越长大,越被情况 同化,变得敢怒不敢言,敢想不敢做。李卫却像是我们发展 进程 中遗失的自我,约莫 编剧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品德 。在李卫被押解进京的时候,他通过顾盼儿的口评价了李卫和世间的王侯将相 。说李卫率性而为不求报,体恤百姓 无所畏乃是真好汉。这样的人,正如庄子所言的君子圣人,“外化而内不化”,外在油滑,哪怕破皮无赖,但是心坎 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做人原则,有大义。所以本剧的最后本该是结局惨淡的李卫,却被编剧部署了一个较为美满的结局,可见编剧和导演舍不得让这样纯挚的人遗失在我们的世界里,像李卫这样的人应当得到尊敬懂得和赞扬。
外化而内不化,虽然前程 茫茫,荆棘密布,但是,我们是否还记得,当初动身时心坎 真正的目标地呢?